吳哥窟(Angkor Wat,又稱吳哥寺,或小吳哥)位于柬埔寨暹粒市吳哥通王城南郊,是吳哥古跡重要組成部分,梵語意為“寺之都”。被稱作柬埔寨國寶,建于1113-1150年,是蘇利耶跋摩二世的骨灰埋葬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類建筑,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
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佛學(xué)古籍稱之為“桑香佛舍”。蘇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時為供奉毗濕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吳哥窟是吳哥古跡最精華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風(fēng)格的代表。
吳哥窟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廟宇,是高棉古典建筑藝術(shù)的高峰,它結(jié)合了高棉寺廟建筑學(xué)中祭壇和回廊兩個基本的布局,以建筑宏偉與浮雕細(xì)致聞名于世。吳哥窟的造型已作為柬埔寨的國家標(biāo)志成為國旗的圖案。
199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柬埔寨一張亮麗的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