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灌木及藤蔓樹種的修剪,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帶土球或濕潤地區(qū)帶宿土裸根苗木及上年花芽分化的開花灌小,不宜修剪,當有枯枝、病蟲枝時應予剪除涂。枝條茂密的大灌小,可適量疏枝。對嫁接灌木,應將接口以下砧小上葫生的枝條疏除。分枝明顯、新枝著生花芽的小灌木,應順其樹勢適當強剪,促生新枝,更新老枝。用作綠籬的灌木,可在種植后按設(shè)計要求整形修剪。在苗同內(nèi)已培育成型的綠籬,種植后應加以整修。攀援類和藤蔓性苗木,可剪除過長部分。攀援上架苗木,可剪除交錯枝、橫向生長枝。落葉喬木住非種植季節(jié)種植時,應根據(jù)小同情況分圳采取以下技術(shù)措施:苗木必須提前采取疏枝、環(huán)狀斷根或在適宜季節(jié)起苗用容器假植等處理。苗木應進行強修剪,剪除部分刪枝,保留的側(cè)枝也應短截,僅保留原樹冠的三分之一,修剪時剪口應平而光滑,并及時涂抹防腐劑,以防水分蒸發(fā)、剪口凍傷及病蟲危害。同時必須加大十球體積,可摘葉的應部分摘葉,但不得傷害幼芽。
2、裸根樹木栽植之前,還應對根系進行適當修剪,豐要是將斷根、劈裂根、病蟲根和卷曲的過長根剪去。樹木栽植樹木栽植時,要檢查樹穴的挖掘質(zhì)量,并根據(jù)樹體的實際情況,給以必要的修整。樹穴深淺的標準可以定植后樹體根頸部略高于地表面為宜,切忌因栽植太深而導致根頸部埋入土中,影響栽植成活和樹體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忌水濕樹種如雪松、廣玉蘭等,常行露球種植,露球高度約為土球豎徑的1/3~l/4。帶土球的樹木,草繩或稻草之類易腐爛的土球包扎材料,如果用量較稀少,入穴后就不一定要拆除如果包扎材料用量較多,可在樹木定位后剪除一部分,以免其腐爛發(fā)熱時,影響樹木根系生長。栽植時將混好肥料的表七,取其一半填入坑中,培成丘狀。裸根樹木放人坑內(nèi)時務(wù)必使根系均勻分布在坑底的土丘上,校正位置,使根頸部高于地面5―10cm左右,珍貴樹種或根系欠完整樹木應采取根系噴布生根激素等措施。然后將另外一半摻肥表土分層填入坑內(nèi),每填一層土都要踏實,并同時將樹體稍稍上下提動,使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最后將心土填入植穴,直至填土略高于地表面。帶土球樹木必須踏實穴底土層,而后置人種植穴,填土踏實。假山或巖縫間種植,應在種植土中摻入苔蘚、泥炭等保濕透氣材料。
3、灌水是提高樹木栽植成活率的主要措施,特別在春旱少雨、蒸發(fā)量大的北方地區(qū)尤需注意。俗話說:“樹木成活在于水,生長快慢在于肥”,就是這個道理。樹木栽植后應在略大于種植穴直徑的周圍,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堰應筑實不得漏水。坡地可采用魚鱗穴式種植。新植樹木應在當曰澆透第一遍水,以后應根據(jù)當?shù)厍闆r及時補水。北方地區(qū)種植后澆水不少于三遍。粘性土壤,宜適量澆水,根系不發(fā)達樹種,澆水量宜較多;肉質(zhì)根系樹種,澆水量宜少。秋季種植的樹木,澆足水后可封穴越冬。澆水時應防止因水流過急沖裸露根系或沖毀圍堰,造成跑漏水。澆水后出現(xiàn)土壤沉陷,致使樹木傾斜時,應及時扶正、培土。澆水滲下后,應及時用圍堰土封樹穴,注意不得損傷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