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23日,馬云在國際校長聯盟大會上表示,學校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動物園,而不是養(yǎng)雞場。馬云認為,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要把每個孩子培養(yǎng)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否則他們未來無法和機器去競爭。
2、馬云將學校稱作動物園的說法有三種解釋:
(1)學生如動物園里供觀賞的動物,或是養(yǎng)雞場里的肉雞,老師皆是飼養(yǎng)員。
站在學校教育的角度看問題,顯然應該把這種類比優(yōu)先排除,這也就意味著排除了低級趣味。
(2)學生如游客,老師是導游,去動物園里觀賞動物,或去養(yǎng)雞場里觀賞肉雞,并學習。
把學校比作是動物園,即在學校這個安全區(qū)域內,由孩子們自己對學習產生興趣,帶著好奇心,在老師的導引下開心去學習。而養(yǎng)雞場就不好玩兒了,千雞一面,看一雞而窺全貌,自然就很難引起學生們觀感興趣,更不要激發(fā)其好奇心了。而目前我們的教育恰就處于這種狀態(tài),教學觀念與手段的同質化,恰導致學生們被動地接受著學習。
(3)學生如游客去動物園里觀賞動物并學習,又如養(yǎng)雞場里一個模式化飼養(yǎng)的肉雞。
這個類比中,可以理解為動物園模式的學校更具視覺觀感式的學習,又具備相對的學習自由活動,這樣就可以讓不同的孩子按著個性化學習,提供不同的空間。如此說來,觀念倒是挺新穎,但是很難實現,或者說幾乎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