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濕地公園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江西省東北部的鄱陽縣境內(nèi),鄱陽湖的東岸、鄱陽湖生態(tài)經(jīng)濟區(qū)的核心區(qū)
2、石鐘山 石鐘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是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長江沿線上的主要景點之一
3、南山秀跡 南山靠近江西省都昌縣的鄱陽湖中南山(愛鄉(xiāng)亭),有一挺拔秀麗的南山,像器宇軒昂的中流砥柱,聳立在萬頃碧波中
4、老爺廟 老爺廟老爺廟位于江西都昌縣多寶鄉(xiāng)龍頭山首,與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隔湖相望。舊稱為定江王廟,建廟久遠
5、大孤山 大孤山大孤山其狀如鞋,俗稱鞋山。民間傳說此名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秀鞋變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1
濕地公園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江西省東北部的鄱陽縣境內(nèi),鄱陽湖的東岸、鄱陽湖生態(tài)經(jīng)濟區(qū)的核心區(qū)。處度假勝利地廬山、中國瓷都景德鎮(zhèn)、道教圣地龍虎山、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三清山、中國最美鄉(xiāng)村婺源的中心地帶。依托世界六大濕地之一、亞洲最大濕地、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這個不可復(fù)制性的、唯一性的特色資源稟賦,2008年被國家批準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偯娣e為365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濕地公園。它是集湖泊、河流、草洲、泥灘、島嶼、泛濫地、池塘等濕地為主體景觀,濕地資源豐富、類型眾多而極具代表性的純自然生態(tài)的復(fù)合型濕地公園。
2
石鐘山 石鐘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是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長江沿線上的主要景點之一。石鐘山海拔61.8米,相對高度約40米左右,面積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擊出如鐘鳴之聲而得名。北宋大文學(xué)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他撰寫的《石鐘山記》聞名天下,與石鐘山相得益彰。石鐘山地勢險要,陡峭崢嶸,因控扼長江及鄱陽湖,居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號稱“江湖鎖鑰”,自古即為軍事要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登臨山上,既可遠眺廬山煙云,又可近睹江湖清濁。如在月色之夜,可謂“湖光影玉壁,長天一月空”。
3
南山秀跡 南山靠近江西省都昌縣的鄱陽湖中南山(愛鄉(xiāng)亭),有一挺拔秀麗的南山,像器宇軒昂的中流砥柱,聳立在萬頃碧波中。蘇東坡曾慕名游南山,寫下了《過都昌》的著名詩篇: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臺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fēng)吹老碧桃花。南山與都昌縣城隔水相望,已筑起一道橫貫鄱陽湖水面的石砌長堤。游人可安步到南山。[14] 南山的勝跡主要以野老巖和野老泉而載譽。在野老泉的近側(cè),有一狀如圓椅的巨石,這就是“翻經(jīng)臺”。相傳南北朝時著名文人謝靈運曾在這巨石上讀過經(jīng)書,因此得名。翻經(jīng)臺上側(cè)有南山古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清隱寺”。宋代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改名為“清隱禪寺”。宋代著名詩人兼書法家黃庭堅,曾慕名來游南山,寫下了《清隱禪院寺》?,F(xiàn)存的屋宇,是明代嘉靖年間重建,又經(jīng)清代重修。
4
老爺廟 老爺廟老爺廟位于江西都昌縣多寶鄉(xiāng)龍頭山首,與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隔湖相望。舊稱為定江王廟,建廟久遠。該廟基以花崗石條堆砌7米高,右側(cè)有階梯曲折而上,廟群總面積為600多平方米,分主廟、龍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廳、廚房6部分,附屬建筑分布主廟兩側(cè)。主廟面積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寬14.2米,進深26.8米,系穿斗與架梁式混合結(jié)構(gòu),共52個立柱。廟內(nèi)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為正殿,中部為游樓,下部為萬年臺。廟內(nèi)門窗梁坊雕刻花紋并涂以丹漆。1983年縣政府又進行了修繕。為江西省省級保護文物。
5
大孤山 大孤山大孤山其狀如鞋,俗稱鞋山。民間傳說此名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秀鞋變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明代詩人解縉題詩曰:“凌波仙子夜深游,遺得仙鞋水面浮。歲久不隨陵谷變,化為磔柱障中流?!贝蠊律绞莾砂偃f年前第四紀冰川時期形成的小島,它高出水面約90米,周長千余米,。大孤山三面絕壁,竦立湖中,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山上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水經(jīng)》記載:大禹曾在此山巖刻石記功,唐時建有大姑廟。相傳徐敬業(yè)討伐武則天兵敗后曾在此當和尚。明代建有普陀寺、寶塔、天后宮和梳妝臺等建筑。自宋到清,大孤山文人賈客薈萃,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漿聲燈影,喧鬧若市,山上暮鼓晨鐘,梵樂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