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江蘇鎮(zhèn)江市有一道地方特色傳統(tǒng)美食被稱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也是中國十大名面之一,它就是鍋蓋面。鍋蓋面與普通的面不同之處在于它的面本身,面條用的是“跳面”,也就是需要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復(fù)擠壓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條。
2、做鍋蓋面只要將面條本身做好了之后,制作方法就簡單了起來,將鍋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蝦籽下鍋煮沸。3分鐘后,放入綿白糖,溶解完后倒入醬油,燒沸離火,用小火慢燉1個小時。它冷卻之后,裝入容器里面待用。鍋內(nèi)放進清水燒沸,放入面條。蓋上小鍋蓋。將空碗放在鍋臺上,倒入醬油、熟豬油或芝麻油,加上適量青頭(用各種蔬菜制成的面鹵)和味精。面鍋滾沸后,加適量清水,使面條熟透,大沸時揭去蓋,清除浮沫,將面條逐份撈入碗內(nèi),澆入適量面湯即成。
3、在制作時要注意綿白糖不要放太多,主要是為提升口感而放,鍋蓋面的面吃起來十分有嚼勁,湯清面軟,味道十分鮮美。一般人基本上都可以吃,不過對于病濕熱者來說,還是不要食用面條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