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可否
成語名字:不置可否
成語發(fā)音:bù zhì kě fǒu
成語解釋: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tài)。也作“不加可否?!?/p>
成語出處: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無所可否?!?/p>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表示不敢發(fā)表意見
成語結(jié)構(gòu):動賓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置,不能讀作“zhǐ”。
近義詞: 不置褒貶、不置一詞
反義詞: 涇渭分明、 斬釘截鐵
成語例句:吳蓀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轉(zhuǎn)身就坐在一張椅子里。(茅盾《子夜》十)
不置可否的成語接龍
進(jìn)可替不 -> 不置可否 -> 否去泰來
不置可否的成語故事
不置可否的相關(guān)成語
穿針引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戴盆望天、屢試不爽、棄若敝屣、水中撈月、自輕自賤、置之腦后、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