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羊九牧
成語名字:十羊九牧
成語發(fā)音:shí yáng jiǔ mù
成語解釋: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成語出處:《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p>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復句式;作定語、補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僧多粥少、 人浮于事
成語例句:清·錢謙益《特進光祿大夫……孫公行狀》:“但不得人自為制,有十羊九牧之患?!?/p>
十羊九牧的成語接龍
問一答十 -> 十羊九牧 -> 牧豬奴戲
十羊九牧的成語故事
北周后期,隋文帝取代北周政權后,恢復漢制,把國土重新劃分成很小的郡縣進行管轄,造成官員成倍地增加。楊尚希對此憂心忡忡,看到每年開銷急劇增加就上書隋文帝要改變這十羊九牧的局面。隋文帝采納了建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十羊九牧的相關成語
人非土木、甘拜下風、不出所料、皆大歡喜、沁人心脾、魂飛魄散、恨之入骨、睹物思人、粵犬吠雪